华语“不然”在日常会话中的用法探究
王萸芳 项伟恩 林明芳 陈士瑶
摘要:华语“不然”在古代汉语有“不是如此,不是这样”的意思。它后来发展出“如果不是这样”的意思,表示前面叙述了一种情况,反过来的另一种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为一否定条件句的标志。“不然”也有一些变体,如“要不”“要不然”和“再不然”。它常被使用于表达说话者对某一事件的“(不)称心如意”和选择性以表示提议或建议。本研究旨在探究“不然”“要不然”和“要不”出现于日常会话的特色。研究采用Halliday(1994)语言的三个元功能作为分析架构,即“表义/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特别探究它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研究发现,“不然”及其变体在日常会话中常作言谈标记使用,除了可表达对某一事件的“(不)合意性”、提议或建议,也被说话者使用作为虚假的不礼貌标记,听起来像调侃,以示说话者与听话者关系亲密或熟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