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证范畴、认识情态与语气的互动:

闽南语潮阳方言的“吓”问句

肖阳

摘要
示证范畴与认识情态的关系是相关研究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闽南语潮阳方言中用语气助词“吓”标记的极性问句鲜明地展现了示证范畴与认识情态的互动关系。“吓”大多时候可以翻译为普通话的“吗”,但二者不对应的地方无法用“倾向性”“确信度”等认识情态相关概念来解释。真正的限制条件是在示证范畴:“吓”标记的问句必须包含一个说话人根据语境线索作出的“有据推断”。“吓”问句的询问用法和非询问用法都受此分布限制。从历史文献和闽南方言比较的证据看,“吓”问句之所以会带推断示证特征,是因为它是由一个“陈述+附加问”的双小句结构单小句化而来的。“吓”问句的使用包含言者推断、评估双方确信度、发问三个步骤。本来无情态的推断示证,因疑问互动的需要而评估命题,变得情态化。这说明疑问语气是促使示证范畴与认识情态互动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示证范畴 认识情态 极性问句 示证策略 潮阳闽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