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闽南语的弱化现象及其与句法-音系介面的互动
谢丰帆
摘要
本文使用电子声门仪(Electroglottograph)记录并分析台湾闽南语的弱化现象。主要观察标的为一般公认为典型弱化现象之一的元音间浊化。本研究操弄以下变项:(甲)形态句法边界,(乙)构音部位与(丙)语速来观察浊化现象。与先前文献报导不同、实验结果显示上述三个变项基本上都不是促发元音间浊化的原因。反而是虚词与实词的对立才是促使元音间浊化发生的主因。亦即:虚词一般都会促发元音间浊化,但在相似的环境里的实词原则上并不会如此。这种虚实对立可由优选论里对虚词的信实性(Faithfulness)要求较低来解释。而究其动因,很有可能还是因为重音的缘故。本文认为由于虚词不能独立构成韵律词,因此无法承载重音。非重音音节的虚词会导致邻近音段构音重叠程度显著加大,进而引发元音间浊化、乃至于其他类似的弱化现象的发生。也正因如此,可承载重音的实词并不会发生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