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1, 2023

汉语定式句的四个特征:可变、实现、持续、终结

2023-11-04T20:50:27+08:00

汉语定式句的四个特征: 可变、实现、持续、终结 孙朝奋 摘要:汉语定式句为陈述句,有四个特征:可变、实现、持续和终结。作为陈述句,可变类受词汇限制,不可变动词可直接完句,但不可带体词。可变类分持续和不可持续两类。不可持续的动词无情态助词或完成体标记时不能单独完句。持续类又可分为现实和非现实两类,非现实类否定用“不”,现实类否定用“没(有)”。现实类的标志为四个体标记:非终结性的进行体“在”和非完成体“着”以及终结性的经验体“过”和完成体“了1”。根据Givón (1995, 2001)的理论,具有上述特征的汉语定式系统是一个连续统,一端为作名词用的不定式通用动词,中间为非现实定式陈述句,另一端为动词带有体标记的定式陈述句。

汉语定式句的四个特征:可变、实现、持续、终结2023-11-04T20:50:27+08:00
4 11, 2023

低层施用结构的理论挑战和解决方案

2023-11-04T20:45:53+08:00

低层施用结构的理论挑战和解决方案 李亚非 陈哲 摘要:Pylkkäne把施用结构分为高低两层,为处理施用论元的跨语言语法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然而,其对低层施用词素ApplL的处理方法存在多重根本性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在语义上把ApplL 当作VP的论元,但在句法上却当作VP的内部成分。这显然与论元关系所呈现出的句法-语义高度一致性相违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设定了ApplL的两个功能:1)引进施用论元,并界定施用论元和受事论元之间的所有者和被所有者关系;2)核查V所指称的事件是否允准所有者关系的转移。这两大功能决定了ApplL和V之间不可能存在论元关系或修饰关系,而只能把两种独立的语法信息直接叠加,共同构成相关句法成分的核心内容。令ApplL类比φ特征,V类比T,两者组合构成V-ApplL。在句法语义规则限制下,组合结果既能解释低层施用论元的语法语义行为,又能避免Pylkkänen理论的弊病。

低层施用结构的理论挑战和解决方案2023-11-04T20:45:53+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