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1, 2023

羅杰瑞共同閩音的口腔後擦音與半元音*w-之間的互相影響與作用

2023-11-05T15:06:41+08:00

羅杰瑞共同閩音的口腔後擦音 與半元音*w-之間的互相影響與作用 柯蔚南 摘要: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之間,羅杰瑞先生構擬了眾所週知的“原始閩音”系統。此系統含有三個口腔後的擦音聲母,即是*x-、*h-、*-h-。*x- 是清舌根音,而 *h- 與 *-h- 是濁喉音。在其1974年的一篇文章中,*h- 則轉寫為[ɣ],濁舌根擦音,*-h- 為濁喉擦音 [ɦ]。到了九十年代晚年,羅先生又進一步重建了一種新的閩音系統,稱之為“共同閩音”。從那時起,共同閩音在羅先生的著作裡完全取代了之前的原始閩音。共同閩音系統含有一個清舌根擦音*x-,以及兩個濁喉擦音:*h- 與 *ɦ-。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半元音*w-,與*x-、*h-、*ɦ- 三個口腔後擦音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四個聲母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影響都相當複雜,與原始閩音系統裡的口腔後聲母的對應模式迥異。本文的目的即是探討這四個共同閩音的聲母及其互相之間的關係。

羅杰瑞共同閩音的口腔後擦音與半元音*w-之間的互相影響與作用2023-11-05T15:06:41+08:00
4 11, 2023

本土中文语法概念

2023-11-04T21:03:18+08:00

本土中文语法概念 谢信一 摘要:当中国语言学面临比较先进的一般语言学挑战时,两个对立的反应出现了。一个是学习与模仿,而另一个是学习与创新。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学者,王士元决定要创新。他拒绝了纯粹形式理论,例如生成语法,而想象一个本土中文语法,能忠实展现底层中国文化特色。响应王的创新视野,我们提出涌现语法理论,勾画一个可能的本土中文语法。我们聚焦于令人困惑的“才”与“就”一对词。“才”与“就”都有广泛的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可能具有密切的,相当的,远程的,甚或可疑的相互关联。例如,“有钱才嫁他啊”“他才来”“我才有钱”“我才不怕呢”。传统的形式理论看来无法解释这种广泛的分歧。但是涌现语法能做到。针对一个复杂表达式,涌现语法使其中的两个成分进行“互动”,来产生一个基本上不可预测的结果。具体语境中的自由互动产生灵活的结果,导致派生的词义经常无法预测。这就如新的复合系统(Complex System)有别于旧的复杂系统(Complicated System)所期望的一样。一旦实现为一个复合系统路径之后,王有关本土中文语的真知灼见,很可能激发而促成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语言学前进的新方向。

本土中文语法概念2023-11-04T21:03:18+08:00
4 11, 2023

释《切韵》的韵类

2023-11-04T21:01:00+08:00

释《切韵》的韵类 沈钟伟 摘要 本文指出高本汉把《切韵》中的“韵”定义为诗歌押韵中的“韵”是个错误。汉字“韵”可以是韵书中称作为“韵”的分类单位,也可以是诗歌押韵单位的“韵”。但是这两个概念从语言学上来说,并不等同。由于高本汉的定义为学界广泛接受,韵类的语音构拟出现难以克服的麻烦。主要问题是构拟的主要元音过多,形成了不合理的元音系统。以带舌根鼻音韵尾-ŋ的韵类为例,本文说明《切韵》中的不同韵类并不都是韵基不同。通过对齐梁陈隋诗歌的押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切韵》的韵类,1)有存古韵类,2)有韵基相同但是介音有别的韵母。对比近年来对《切韵》韵类的分布分析,诗歌押韵和韵类分布这两个互相独立的分析有倾向一致的结果,都显示了韵基大大少于《切韵》中的韵类。因此,《切韵》中的韵类区别不应该是高本汉所定义的区别,即韵基的不同。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汉语音韵史研究中需要构拟的是中古音系,而不是所谓的“切韵音系”。作为韵书,《切韵》所包含的音类信息并不具有共时系统性,也不具有语音一致性,因此不代表汉语语音史上任何时期的一个单一语音系统。

释《切韵》的韵类2023-11-04T21:01:00+08:00
4 11, 2023

汉语定式句的四个特征:可变、实现、持续、终结

2023-11-04T20:50:27+08:00

汉语定式句的四个特征: 可变、实现、持续、终结 孙朝奋 摘要:汉语定式句为陈述句,有四个特征:可变、实现、持续和终结。作为陈述句,可变类受词汇限制,不可变动词可直接完句,但不可带体词。可变类分持续和不可持续两类。不可持续的动词无情态助词或完成体标记时不能单独完句。持续类又可分为现实和非现实两类,非现实类否定用“不”,现实类否定用“没(有)”。现实类的标志为四个体标记:非终结性的进行体“在”和非完成体“着”以及终结性的经验体“过”和完成体“了1”。根据Givón (1995, 2001)的理论,具有上述特征的汉语定式系统是一个连续统,一端为作名词用的不定式通用动词,中间为非现实定式陈述句,另一端为动词带有体标记的定式陈述句。

汉语定式句的四个特征:可变、实现、持续、终结2023-11-04T20:50:27+08:00
4 11, 2023

低层施用结构的理论挑战和解决方案

2023-11-04T20:45:53+08:00

低层施用结构的理论挑战和解决方案 李亚非 陈哲 摘要:Pylkkäne把施用结构分为高低两层,为处理施用论元的跨语言语法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然而,其对低层施用词素ApplL的处理方法存在多重根本性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在语义上把ApplL 当作VP的论元,但在句法上却当作VP的内部成分。这显然与论元关系所呈现出的句法-语义高度一致性相违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设定了ApplL的两个功能:1)引进施用论元,并界定施用论元和受事论元之间的所有者和被所有者关系;2)核查V所指称的事件是否允准所有者关系的转移。这两大功能决定了ApplL和V之间不可能存在论元关系或修饰关系,而只能把两种独立的语法信息直接叠加,共同构成相关句法成分的核心内容。令ApplL类比φ特征,V类比T,两者组合构成V-ApplL。在句法语义规则限制下,组合结果既能解释低层施用论元的语法语义行为,又能避免Pylkkänen理论的弊病。

低层施用结构的理论挑战和解决方案2023-11-04T20:45:53+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