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09, 2025

汉语情态副词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2025-09-24T18:49:27+08:00

汉语情态副词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杨才英 , 赵春利 摘要 为了精准定位情态副词的分布规律并据此提取其语义、情态,本文在 综述并吸收前人基于不同语法理论而采取的不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以语义语法为理论基础,根据情态副词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四条方 法论原则。第一,前人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四类:传统语法基于语 感的意义分类法、结构主义语法基于句法的分布辨义法、认知功能基 于情态的认知解释法和生成语法基于层次的制图排序法。第二,根据 语义语法理论,情态副词具有“指称情态而关联话语”的虚实兼备性 和四个特点:话语关联的制约性、句法分布的复杂性、语义提取的难 证性、情态内涵的难解性。第三,根据情态副词的性质和特点,语义 语法研究情态副词需要坚持四条原则:基于话语关联论由表及里多层 锚定话语功能的原则、基于句法制约论由大到小精确定位句法分布的 原则、基于语义决定论形意兼顾多元证明语法意义的原则、基于情态 因果论瞻前顾后系统解释情态内涵的原则。 关键词 情态副词, 语义语法, 话语关联, 正反验证

汉语情态副词研究的方法论思考2025-09-24T18:49:27+08:00
24 09, 2025

原始台语*Tr-组舌尖复辅音声母构拟新探:基于壮 语“石头”“根”“眼睛”等核心词声母的思考

2025-09-24T18:49:52+08:00

原始台语*Tr-组舌尖复辅音声母构拟新探:基于壮 语“石头”“根”“眼睛”等核心词声母的思考 鄢卓 , 曾晓渝 摘要 李方桂先生(Li 1977)为原始台语构拟了一组舌尖复辅音声母*thr-、 *dr-、*tr-,这组声母在系统内部与其他声母的共时语音表现存在纠葛 关系。文章通过分析壮语“石头”“根”“眼睛”等同源核心词的声 母,结合台语各分支的共时语音表现,并参考侗台语言的语音类型特 征,根据语音的系统性及“奥卡姆剃刀”原则,提出*Tr-组(*thr-、*dr-、 *tr-)舌尖复辅音声母可分别归入*hr-、*r-、*pr-三声母的设想。文章认 为个别方言点的语音差异可能是演变末端的异化形式,不宜作为原始 台语音类构拟的直接依据,历史构拟应允许零星方言演化末端语音对 应的参差。 关键词 原始台语, 舌尖复辅音, 声母, 壮语, 构拟

原始台语*Tr-组舌尖复辅音声母构拟新探:基于壮 语“石头”“根”“眼睛”等核心词声母的思考2025-09-24T18:49:52+08:00
24 09, 2025

Dual Personal Pronouns in Tangut

2025-09-24T18:50:48+08:00

Dual Personal Pronouns in Tangut Xiaofang Ma Abstract 西夏语的人称代词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单数及复数。第一人称复数有包括与排除两种形式。在考察大量文献材料及与亲属语言比较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西夏语存在双数人称代词,并推测西夏语人称代词应为单数、双数与复数三分,与动词的人称一致关系标记呈系统性对应关系。双数人称代词与人称一致关系标记在出土西夏语文献中并不常见,非强制性使用,复数人称代词有时也可以兼表双数。构成双数代词的后缀mjɨ1.30是西夏语中的一个多功能语素,有人称代词数后缀、旁指代词及表音成分等多种功能。其基本义为“他人”,在作为表双数后缀时,从“我”和“非我”的交际双方角度与“我”义词根gja2.17与gjɨ2.28构成双数代词。 Keywords Tangut, Personal, Pronouns, Dual, Agreement

Dual Personal Pronouns in Tangut2025-09-24T18:50:48+08:00
24 09, 2025

现代汉语小句的重新定义: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

2025-09-24T18:53:00+08:00

现代汉语小句的重新定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 王勇 摘要 本文尝试将汉语小句的基本结构定义为“话题-评述”。这意味着话题与评述是小句必备成分,二者之间的关涉关系是小句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该定义以语篇功能为导向,但小句在体现语篇意义的同时,也承载经验意义与人际意义。基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解释汉语中诸多特有现象与问题,包括"双主语"小句以及可视为话题包装手段的多种句式。该定义还为统一分析小句、小句复合体及语篇提供了有效框架。 关键词 小句 话题 评述 功能 话题链

现代汉语小句的重新定义: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2025-09-24T18:53:00+08:00
24 09, 2025

汉语字母词的声调指派

2025-09-24T18:55:13+08:00

汉语字母词的声调指派 王志浩 都柍我 摘要 汉语普通话中借词的声调模式往往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变异性。然而,通过对北京话字母词读音的研究,我们发现了非常明显的重音-声调匹配模式。除此主要模式外,缺省规则和语音对立最大化也对字母词声调的指派产生作用。这些次要模式的出现与这些借词在意义或用法上的特殊性有关。在字母词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试图说明前人基于普通汉语借词所提出的种种复杂的声调指派模式实际上是与汉字有关的外部因素带来的杂音。 关键词 借词音系改造 字母词 北京话 显赫

汉语字母词的声调指派2025-09-24T18:55:13+08:00
24 09, 2025

汉语结果偏离义述补结构的形式化分析

2025-09-24T18:57:32+08:00

汉语结果偏离义述补结构的形式化分析 刘鸿勇 摘要 本文对“洞挖浅了”这类汉语结果偏离义述补结构进行了形式化分析,并解释了为什么该结构可以用来表达超出预期的含义。本文认为汉语结果偏离义述补结构描述的是由两个参与者组成的影响事件,其中一个参与者为个体,另一个参与者为程度。在事件发生之前,个体参与者在指定的维度上存在一个预定的程度值,而事件的过程最终导致一个实际的程度值。当实际值超过预期值时,就会产生“超过预期”的结果偏离义解读。本文认为汉语结果偏离义述补结构描述的是两个值之 间的比较。如果不在补语小句中完成两个值的比较,语义上就不会产生结果超过预期的偏离义解读。 关键词 影响 汉语 结果 偏离 比较

汉语结果偏离义述补结构的形式化分析2025-09-24T18:57:32+08:00
24 09, 2025

示证范畴、认识情态与语气的互动:闽南语潮阳方言的“吓”问句

2025-10-11T14:04:34+08:00

示证范畴、认识情态与语气的互动: 闽南语潮阳方言的“吓”问句 肖阳 摘要 示证范畴与认识情态的关系是相关研究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闽南语潮阳方言中用语气助词“吓”标记的极性问句鲜明地展现了示证范畴与认识情态的互动关系。“吓”大多时候可以翻译为普通话的“吗”,但二者不对应的地方无法用“倾向性”“确信度”等认识情态相关概念来解释。真正的限制条件是在示证范畴:“吓”标记的问句必须包含一个说话人根据语境线索作出的“有据推断”。“吓”问句的询问用法和非询问用法都受此分布限制。从历史文献和闽南方言比较的证据看,“吓”问句之所以会带推断示证特征,是因为它是由一个“陈述+附加问”的双小句结构单小句化而来的。“吓”问句的使用包含言者推断、评估双方确信度、发问三个步骤。本来无情态的推断示证,因疑问互动的需要而评估命题,变得情态化。这说明疑问语气是促使示证范畴与认识情态互动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示证范畴 认识情态 极性问句 示证策略 潮阳闽南语

示证范畴、认识情态与语气的互动:闽南语潮阳方言的“吓”问句2025-10-11T14:04:34+08:00
5 09, 2025

汉语儿童习得数词与量词的对等发展

2025-10-11T14:03:56+08:00

汉语儿童习得数词与量词的对等发展 陈郁彬 何万顺 摘要 基于量词和位数词都可视为是“被乘数”的观点(Greenberg 1990: 293; Her 2012a; Her et al. 2017, 2018),本文进而探究汉语儿童习得“数量名”结构时在数词、位数词和量词上的使用情形;其中量词可分为个体量词与计量量词。本研究执行了四个诱答性测试,涵盖了2到5岁的四个年龄组。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显示个体量词的习得先于计量量词,且在儿童能够使用不同的量词来适切地量化名词之前,“个”这个通用的个体量词往往有作为占位符的功能,这表明汉语儿童已理解了同时使用数词与量词来量化名词的必要。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也首次显示了位数词和量词之间的对等发展,两者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意味着儿童对数词和位数词的掌握有助于他们在量词上的习得。这项研究发现也进一步支持了位数词和量词在认知上同为被乘数的观点。   关键词 量词, 位数词, 乘法, 语言习得

汉语儿童习得数词与量词的对等发展2025-10-11T14:03:56+08:00
5 09, 2025

台湾闽南语的弱化现象及其与句法-音系介面的互动

2025-10-11T14:13:07+08:00

台湾闽南语的弱化现象及其与句法-音系介面的互动 谢丰帆 摘要 本文使用电子声门仪(Electroglottograph)记录并分析台湾闽南语的弱化现象。主要观察标的为一般公认为典型弱化现象之一的元音间浊化。本研究操弄以下变项:(甲)形态句法边界,(乙)构音部位与(丙)语速来观察浊化现象。与先前文献报导不同、实验结果显示上述三个变项基本上都不是促发元音间浊化的原因。反而是虚词与实词的对立才是促使元音间浊化发生的主因。亦即:虚词一般都会促发元音间浊化,但在相似的环境里的实词原则上并不会如此。这种虚实对立可由优选论里对虚词的信实性(Faithfulness)要求较低来解释。而究其动因,很有可能还是因为重音的缘故。本文认为由于虚词不能独立构成韵律词,因此无法承载重音。非重音音节的虚词会导致邻近音段构音重叠程度显著加大,进而引发元音间浊化、乃至于其他类似的弱化现象的发生。也正因如此,可承载重音的实词并不会发生弱化。   关键词 弱化, 元音间浊化, 电子声门仪, 句法与音系介面, 台湾闽南语

台湾闽南语的弱化现象及其与句法-音系介面的互动2025-10-11T14:13:07+08:00
5 09, 2025

临沂移民方言岛的语音竞争性演变

2025-10-11T14:27:03+08:00

临沂移民方言岛的语音竞争性演变 朱军玲 摘要 中国山东临沂市红旗村,东风村和向阳村是上世纪60年代因修建岸堤水库而从山东蒙阴县集体搬迁部分居民形成的三个移民方言岛。本文从王士元的词汇扩散理论角度,全面描述了临沂这三个方言岛的音变扩散现象,并从竞争演变与竞争残余角度对其音变扩散规律和语音演变机制做了分析和探讨。本文认为临沂库区这三个移民方言岛近50年来的语音演变是在其现居住地方言和普通话双重影响下地竞争性演变的结果。移民方言岛各语音项目与现居住地强势方言和普通话的复杂关系,是导致各项目的演变速度和程度不一的主要因素;各语音项目演变的方向和速度与移民的语言认知,语言态度以及现居住地方言和普通话所代表的不同经济文化优势有关。   关键词 词汇扩散, 语言接触, 竞争性演变和残余, 移民方言, 语音演变

临沂移民方言岛的语音竞争性演变2025-10-11T14:27:03+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