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09, 2025

汉语儿童习得数词与量词的对等发展

2025-09-05T15:15:12+08:00

汉语儿童习得数词与量词的对等发展 陈郁彬 何万顺 摘要 基于量词和位数词都可视为是“被乘数”的观点(Greenberg 1990: 293; Her 2012a; Her et al. 2017, 2018),本文进而探究汉语儿童习得“数量名”结构时在数词、位数词和量词上的使用情形;其中量词可分为个体量词与计量量词。本研究执行了四个诱答性测试,涵盖了2到5岁的四个年龄组。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显示个体量词的习得先于计量量词,且在儿童能够使用不同的量词来适切地量化名词之前,“个”这个通用的个体量词往往有作为占位符的功能,这表明汉语儿童已理解了同时使用数词与量词来量化名词的必要。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也首次显示了位数词和量词之间的对等发展,两者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意味着儿童对数词和位数词的掌握有助于他们在量词上的习得。这项研究发现也进一步支持了位数词和量词在认知上同为被乘数的观点。

汉语儿童习得数词与量词的对等发展2025-09-05T15:15:12+08:00
5 09, 2025

台湾闽南语的弱化现象及其与句法-音系介面的互动

2025-09-05T15:16:12+08:00

台湾闽南语的弱化现象及其与句法-音系介面的互动 谢丰帆 摘要 本文使用电子声门仪(Electroglottograph)记录并分析台湾闽南语的弱化现象。主要观察标的为一般公认为典型弱化现象之一的元音间浊化。本研究操弄以下变项:(甲)形态句法边界,(乙)构音部位与(丙)语速来观察浊化现象。与先前文献报导不同、实验结果显示上述三个变项基本上都不是促发元音间浊化的原因。反而是虚词与实词的对立才是促使元音间浊化发生的主因。亦即:虚词一般都会促发元音间浊化,但在相似的环境里的实词原则上并不会如此。这种虚实对立可由优选论里对虚词的信实性(Faithfulness)要求较低来解释。而究其动因,很有可能还是因为重音的缘故。本文认为由于虚词不能独立构成韵律词,因此无法承载重音。非重音音节的虚词会导致邻近音段构音重叠程度显著加大,进而引发元音间浊化、乃至于其他类似的弱化现象的发生。也正因如此,可承载重音的实词并不会发生弱化。

台湾闽南语的弱化现象及其与句法-音系介面的互动2025-09-05T15:16:12+08:00
5 09, 2025

临沂移民方言岛的语音竞争性演变

2025-09-05T15:17:02+08:00

临沂移民方言岛的语音竞争性演变 朱军玲 摘要 中国山东临沂市红旗村,东风村和向阳村是上世纪60年代因修建岸堤水库而从山东蒙阴县集体搬迁部分居民形成的三个移民方言岛。本文从王士元的词汇扩散理论角度,全面描述了临沂这三个方言岛的音变扩散现象,并从竞争演变与竞争残余角度对其音变扩散规律和语音演变机制做了分析和探讨。本文认为临沂库区这三个移民方言岛近50年来的语音演变是在其现居住地方言和普通话双重影响下地竞争性演变的结果。移民方言岛各语音项目与现居住地强势方言和普通话的复杂关系,是导致各项目的演变速度和程度不一的主要因素;各语音项目演变的方向和速度与移民的语言认知,语言态度以及现居住地方言和普通话所代表的不同经济文化优势有关。

临沂移民方言岛的语音竞争性演变2025-09-05T15:17:02+08:00
5 09, 2025

接触还是同源:海南村话与黎语语音对应的个案研究

2025-09-05T15:18:08+08:00

接触还是同源:海南村话与黎语语音对应的个案研究 刘春陶 倪博洋 摘要 汉语和黎语是村话词汇的两个主要来源。村话中来自汉语的词汇的舌齿音经历了*t>ɗ→*s>tθ的链式音变,其中涉及的中古汉语音类与周边汉语方言不同,表明村话在语言接触中经历了独立的演变。尽管以往的研究将村话定义为黎语的一种方言,但村话与黎语方言之间无法建立舌齿音的规律对应关系。本文认为,村话中来自汉语的词汇是固有的,而来自黎语的词汇是在村话到达海南之后借入的。固有层次的音变发生在语音借用和适应过程中,形成借词音系中的复杂历史层次。

接触还是同源:海南村话与黎语语音对应的个案研究2025-09-05T15:18:08+08:00
5 09, 2025

汉语方言的两类意志语气词

2025-09-05T15:19:28+08:00

汉语方言的两类意志语气词 黄晓雪 摘要 汉语方言中有一类用于意志句(包括祈使句和意愿句)句末、增强语力的意志语气词。意志语气词一部分由用于句末的复指代词变来,如“他(它)”“渠(佢)”“伊”;一部分来源于“去”“来”义趋向动词,如“去”“来”。复指代词和趋向动词“去/来”语法化为意志语气词的句法环境是用于意志句句末。“他语”和“去语”的句法分布大体相同,而与“来语”相距较远。“他语”和“去语”的语力强度往往要高于“来语”。意志语气词句法分布的差异导致了语力强度的不同,而分布又与它们虚化之前的语义等因素有关。“他语”类和“去语/来语”类在地域上大体呈互补分布,这种分布格局跟SOV语序的倾向性由北至南逐渐减弱有关。

汉语方言的两类意志语气词2025-09-05T15:19:28+08:00
5 09, 2025

格西霍尔语的补语构造

2025-09-05T15:20:25+08:00

格西霍尔语的补语构造 田阡子 孙天心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汉藏语系格西霍尔语补语构造的性质及类型特征。格西话的补语构造运用多种真性补语句与补语策略连结语义上的主要及附属命题,不同结构的选择取决于主要及附属命题谓语间的语义整合度。整合度越高,越倾向使用偏离独立语句的补语句或单句式的补语策略。比较证据显示,格西话补语构造的两项类型特征“形式多样性强”与“结构包蕴性弱”可能均与藏语长期接触的影响有关。

格西霍尔语的补语构造2025-09-05T15:20:25+08:00
5 09, 2025

语言的接触层叠与参照析层法

2025-09-05T15:21:44+08:00

语言的接触层叠与参照析层法 郭沈青 刘夏君 延珊珊 蔡琦 摘要 历史比较法通过语言比较重建同源分化的语言谱系历史,但仅看到语言演变和分化的外在现象和结果,忽略了其主要动因——异质接触。历史层次分析法看到接触在语言演变中的部分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入层次观,但将其单一理解为由表层借用形成的文白层。然而,语言的接触层叠有显性叠置和隐性叠合两种基本形式,二者存在本质区别。显性叠置的形成机制为方言向权威语的表层借用,一般始于词汇,易形成不规则音变;而隐性叠合的形成机制为两种方言融合引起的底层转用,一般始于音系,易形成规则音变。镇安永乐话由两种方言融合而成,其历史层次主要表现为隐性叠合而非显性叠置,多呈现出规则音变。因而,只有使用参照析层法,才能够有效离析其历史层次。

语言的接触层叠与参照析层法2025-09-05T15:21:44+08:00
25 03, 2025

答何大安

2025-03-25T16:31:35+08:00

答何大安 白一平 沙加爾 摘要:何大安2016年對我們的《上古漢語新構擬》(2014年)一書的評論中幾乎沒有討論該書的主要主題或建議:相反,他把重點放在給我們挑錯上。據他說,這些“錯誤”“反映了作者過時的概念和他們基礎訓練的不足”。本文是我們對何氏評論的回應。我們討論了他所說的那些“錯誤”。有兩點他真的發現了錯誤(對《說文解字》中一個條目的錯誤解釋和一個錯誤的引用),我們很高興能夠有機會改正。但這兩個錯誤都沒有對我們的結論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何氏提到的其他“錯誤”根本不是錯誤: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反映了何氏的基本誤解–––對我們的書,對其他資料,以及對歷史語言學的基本原則。鑒於其中的一些誤解事關上古漢語構擬的大局,我們試圖糾正這些誤解,以正視聽。

答何大安2025-03-25T16:31:35+08:00
25 03, 2025

以藏语、缅甸语和嘉戎语为参照探索纳语组语音史:开音节韵母

2025-03-25T16:29:49+08:00

以藏语、缅甸语和嘉戎语为参照探索 纳语组语音史:开音节韵母 李子鹤 摘要:本文重构了原始纳语的开音节韵母系统。重构中利用了三个纳语组语言的材料:丽江坝纳西语、玛丽玛萨话和永宁纳语。首先通过建立三个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确定原始语韵母的类,然后再比较保守的汉藏语言,主要是藏语、缅甸语和嘉戎语,以此为原始纳语的韵母对应提供解释。其他亲属语言,例如西夏语,以及其他纳语支语言,例如纳木依语和旭米语,在本文的构拟中也用来作为参照。重构的原始纳语开音节韵母系统包括*-a、*-e、*-i、*-u和*-o。在重构中还总结了纳语组语言的音变规律,以及这些音变规律对确定纳语组的历史地位提供的启示。

以藏语、缅甸语和嘉戎语为参照探索纳语组语音史:开音节韵母2025-03-25T16:29:49+08:00
25 03, 2025

流行语是模因吗?基于互联网用户数据的流行语发展周期量化模型

2025-03-25T16:27:38+08:00

流行语是模因吗?基于互联网用户数据的 流行语发展周期量化模型 蒋梦晗 安可思 沈翔瀛 李逸薇 黄居仁 摘要:流行语反映了我们生活中新思想或新观念的引入,并在文化传播和人类语言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为流行语的爆炸式增长提供了土壤。在本文中,我们通过考察关注流行语如何随时间变化-(即流行语的生命周期)而考察流行语是如何产生以及发展的。通过将流行语比拟为生命体的发展,而不是理解为语言中的既成事实,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流行语实质的传播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预测流行语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基于模因模型研究了流行语的生命周期,并将其与最近研究的流行病模型进行了比较。我们选取了2008–2016年间90个最具影响力的汉语流行语,并根据谷歌趋势展现的互联网实际使用情况数据,为新词的发展趋势做了纵向建模。我们的研究验证了模因模型可以在其周期的早期(即上升阶段)可靠地描述和预测新词的生命周期,但无法预测其发展的拐点以及整个生命周期。我们因此得出结论,模拟词汇的传播需要两个模型:初始阶段的模因模型和后期阶段(尤其是拐点处)的流行病模型。运用这种两阶段/两模型的方法,有助于在发展初期识别流行语为潜在的新词汇。这是因为模因模型在数学形式上更简单,有利于编写适用于流行语发展初期阶段的过滤程序。

流行语是模因吗?基于互联网用户数据的流行语发展周期量化模型2025-03-25T16:27:38+08:00
Go to Top